首页  >  中国航天  >  空间科学 > 正文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日长6年信号的长期衰减现象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3日 来源 : 新华社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记者12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利用标准小波变换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日长6年信号的长期衰减现象。


  该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基于地球角动量方程,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一信号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其衰减现象产生的机理。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地学著名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发表。


  研究表明,日长6年信号本质上是固体内核在地球发电机理论预测的随机扭矩(与液态外核扭转振荡有关)作用下做类似于单摆的复合摆动而向地幔传递角动量的结果,地幔-内核之间的引力耦合扭矩提供该摆动所需恢复力。但是该摆动的能量(振幅)会受到核幔边界的电磁耦合的耗散效应而衰减,内核摆动的本征周期为6年,核幔系统的综合品质因子(值)约为51.6。


  据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地球自转变化是地球(包含大气)复杂物理过程以及天体相互作用的运动表现,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定量研究地球自转速率(日长)的年际尺度变化特征及其机制问题,对于深入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核幔系统的电磁耦合信息以及内核动力学过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闭】 【打印】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日长6年信号的长期衰减现象
发布时间:2017-12-1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记者12月12日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利用标准小波变换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日长6年信号的长期衰减现象。


  该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基于地球角动量方程,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一信号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其衰减现象产生的机理。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地学著名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学通讯》在线发表。


  研究表明,日长6年信号本质上是固体内核在地球发电机理论预测的随机扭矩(与液态外核扭转振荡有关)作用下做类似于单摆的复合摆动而向地幔传递角动量的结果,地幔-内核之间的引力耦合扭矩提供该摆动所需恢复力。但是该摆动的能量(振幅)会受到核幔边界的电磁耦合的耗散效应而衰减,内核摆动的本征周期为6年,核幔系统的综合品质因子(值)约为51.6。


  据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地球自转变化是地球(包含大气)复杂物理过程以及天体相互作用的运动表现,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定量研究地球自转速率(日长)的年际尺度变化特征及其机制问题,对于深入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核幔系统的电磁耦合信息以及内核动力学过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