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航天  >  重大任务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  最新动态 > 正文

我国风洞群为载人航天提供80%气动数据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0日字体: 【大】【中】【小】
  飞机设计成什么样子噪声才能更低,乘坐更舒适?汽车的外形设计成什么样子,风阻系数才能更小更省油?甚至连自行车怎么设计、城市大楼如何布局,这些都要经过风洞的空气动力学试验,拿出科学数据。

  风洞,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风洞研究水平怎么样?在位于四川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下称气动中心),数十座风洞设备和专用设施星罗棋布,组成了亚洲最大的风洞群。

  据该中心的科研人员介绍,风洞就是利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将飞行器等试验物体的模型固定在管道里,然后用人工制造的强大气流去吹模型,从而模拟飞行器在大气中的飞行状态,大大降低了真实飞行试验的风险、成本和周期。

  一个个风洞看过来,不同的风洞,用途也不一样。航空声学风洞主要用于研究解决飞机的飞行降噪问题,背景噪声是反映这类风洞能力的关键指标,该中心设计建造的风洞,背景噪声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结冰风洞则是解决飞机飞行时结冰问题的防、除冰技术关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亚洲首座大型结冰风洞,为解决飞机防冰、除冰技术提供了平台。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导弹,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的倡议和规划下,1968年在川西北正式组建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40多年来,这里已经累计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千项,完成风洞试验数十万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际上,一座现代化的风洞,几乎囊括了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材料学、热力学、声学等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建造起来极不容易。据了解,汶川大地震时,这里也有一定的损失。如何尽快恢复风洞群,提升空气动力试验研究综合能力,在高起点上打造新型国家气动中心,成为人们当时肩上沉甸甸的使命。那时候,他们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比找差”,梳理研究世界各国最先进风洞的性能指标,找准自己的差距,按照世界最高水平定目标、搞建设。

  于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日夜拼搏在新型风洞设计建造第一线。在短短4年半时间里,建起了世界一流的亚洲最大风洞群。

  近几年,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新型飞机、火箭、航天器空气动力试验研究陆续在这里的风洞群展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气动中心提供了火箭、飞船等飞行产品80%以上的气动数据,先后解决了火箭气动干扰、飞船返回舱防热结构设计、“天宫一号”空间碎片碰撞防护、逃逸救生器喷流干扰等多项气动技术难题。

  随着工业空气动力学的发展,风洞试验不仅在航空航天工程研究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交通运输、高大建筑、风能利用等工程应用领域也大显身手。“十二五”以来,这里的风洞运行20万余次,试验成果直接服务于数十个国民经济重点项目和装备型号,为经济建设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过去我们是跟跑,现在是并跑,未来我们要领跑!”该中心负责人如是说。来源:《人民日报》